中華家風 > 家國天下 > 正文
矗立在玉環中隊營區院里的大榕樹。中國軍網記者 李晶攝
玉環—“晨霧繞島、形狀如環”,宛若一塊形狀如環的美玉,鑲嵌在遼闊的東海之濱,浙江省黃金海岸線中段。五月的島上涼風習習,記者一行來到了扎根這里、以隊為家的武警臺州支隊玉環中隊。
“松蓋環清韻,榕根架綠蔭”。走進中隊的新營區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,14年前它和中隊的新營房一起扎根在了這里,見證了中隊官兵們執勤上哨、苦練硬功的點點滴滴......
“榕”同“榮”,根深方能葉茂,讓我們走進這支有著連續32年先進的標兵中隊,探尋“海島衛士”持續先進的“動力源泉”。
實而不虛:這樣的“民主懇談會”真的有用
走進中隊,現任指導員陶宜成第一件事便帶領記者們走進中隊的榮譽室,像帶領中隊剛下連的新戰士一樣,他告訴記者,每年新兵下隊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觀中隊榮譽室,聽的第一堂課是光榮傳統教育,學的第一首歌是官兵自創的《海島衛士之歌》,強化新兵們“進了中隊的門、就是先進傳人”的信念。
在中隊榮譽室,有一摞特殊的本子引起了記者的好奇,隨手翻看小本子,只見從雨霧天助勤的防霧燈、雨靴,到方便官兵學習的流動圖書,再到提升訓練水平的小妙招,中隊建設、官兵生活、執勤處突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。中隊長蔡威告訴記者,這是中隊的“寶”,是他們的《民主懇談會記錄本》。
中隊榮譽室的民主懇談會記錄本。中國軍網記者 李晶攝
據了解,36年前,中隊就已經有民主懇談會。如今民主懇談會的形式,已經堅持了15年。中隊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為“民主建議日”,以“民主懇談會”的形式,發動官兵提意見、拿措施。堅持每月評選“金點子”,開展“做主人、明責任、盡義務”群眾性大討論,鼓勵大家站在中隊建設的高度獻計獻策。多年來,中隊的營院建設、執勤訓練甚至如何掃落葉都凝聚著大家的智慧。
中隊官兵圍坐在榕樹下進行民主懇談會。中國軍網記者 李晶攝
據大隊朱安參教導員介紹,就在去年,中隊就隊里無職務士官作用發揮不主動的現狀召開“民主懇談會”,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,鼓勵大家建言獻策,之后隊里就大家的意見成立了“哨長制”。由于玉環中隊主要承擔著目標任務的外圍武裝警戒任務,班長平時事務較多,難以事事兼顧。無職務士官可以當哨長,負責哨兵執勤期間的訓練和監督,這樣他們也在中隊找到了價值感。今年支隊的新兵執勤考核中,玉環中隊贏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。
透過一本本記錄本,記錄的是官兵們的意見建議,更是官兵們以隊為家的情懷。
以夢為馬,這樣的“夢想秀”真的很好
陶指導員還告訴記者,除了“民主懇談會”,中隊還有深受官兵歡迎的新兵“夢想秀”,所謂“夢想秀”,就是根據戰士的自身情況,比如文化程度、特長愛好和成才愿望等制定成長“線路圖”。讓軍事技能過硬的擔任軍事小教員、有電工操作證書的擔任電器維修工、文化水平高的擔任理論輔導員。
士官曹旺旺主動擔任中隊理論小教員,多次參加支隊比賽、為官兵宣講理論,成為了支隊遠近聞名的“小教員”。他入伍前,上過學、打過工,剛來中隊,他也曾一度覺得理論學習枯燥乏味,完全提不起學習的興趣。在一次運用理論知識幫助鄉親賺了錢之后,他意識到原來理論也是大有用處的,從此對創新理論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他告訴記者自己的一些體會,“帶兵貴在帶心,心齊才能事成”,士兵訓練時班長可以幫忙搭把手;在中隊建設方面,他覺得“強隊必先強人,人強才能隊興”,中隊要在發展人才上下功夫。隨著越來越多個性強的00后士兵入營,他也會琢磨他們的心理,和他們打成一片,做他們的知心大哥。
中隊官兵在海邊進行擒敵訓練。中國軍網記者 李晶攝
和曹旺旺一起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士張凱,是中隊的“軍事全能”,曾代表中隊參加支隊的軍事比武、狙擊手等比賽,也拿到了許多榮譽。現在,他是中隊的軍事小教員,幫助新兵訓練各項軍事技能,實現他們心中的目標。當記者問道,“那你自己還有什么未完成的目標和夢想嗎?”,“之前留隊、入黨,代表中隊比武得榮譽都已經實現了,之后我自己的小夢想是代表支隊參加總隊的比賽拿名次。”他堅定地說著。
營區戰士們的宿舍。中國軍網記者 李晶攝
記者踏進營區的直觀感受就是:干凈、整潔。營區的墻壁和玻璃潔凈如新,營具一塵不染。班排場所庫室,物品擺放井然有序。貼在生活區的一塊牌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,上面寫著:“掃把穿上緊身衣,凳子戴上保護套,衣架掛上姓名牌,抹布安上防風扣”。陶指導員解釋道,這是中隊專心練好“內功”的重要“寶典”。當時記者心想:這是哪門子“武功”的寶典啊?
了解后才知,墻上貼的只是“寶典”的一部分,整部“寶典”名叫《精細化管理實施細則》,如今已具體演變成8大類76小項細則,雖然每年內容都有調整和更新,應急班班長尚中余拿起一本紅色的《精細化管理實施細則》自豪地介紹起來。
要知道,還是列兵時的他對這些條條框框并不感冒,他說:當兵前,我個人要求比較隨意,生活中經常“不拘小節”。這不,剛來中隊時并不適應,覺得管理制度又細又多又長,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——打掃飯堂衛生,水槽、廚具,不能有一滴水漬;打掃樓道衛生,不用拖把,一律用抹布;每周六,不管天氣好壞,雷打不動,沖刷營區地面,尚中余對這些規定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。
記得有一次打掃衛生,他隨手拿了衛生間的抹布擦拭走廊窗戶,司務長李京京正好經過,發現窗戶上還留著印子,于是二話不說重新返工,拿干凈的抹布和報紙又重新擦了一遍。這讓他心里感到很愧疚。事后,李京京語重心長低對他說:“中隊的《精細化管理實施細則》看似類目繁多,標準嚴苛,但是它緊貼實際,提高了工作效率,提升了工作能力。”這次經歷讓受益匪淺,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隊“細處入手、實字求勝”建隊育人的深刻內涵。
每次晚點名,一本《執勤管控登記本》總是牽動著大家的神經,大家知道在領班員的記錄下,每班哨互控、形象、瞌睡、交接都一目了然,連講評哨兵的具體內容都做好記錄:“接打電話,程序規范,軍姿挺拔,形象保持良好。對問路的地方人員,耐心講解,有禮有節……”“二號哨哨兵夜間交接動作不規范,監門哨詢問口令不及時”等等。
細小的養成,精細的管理,讓中隊官兵慢慢養成了精益求精、嚴格要求的行為準則。簡簡單單的勤務管控本,是官兵對勤務一絲不茍的態度和對哨位的熱情。
坐在院中的榕樹下,涼風習習。十幾年來,這棵大榕樹迎接著一茬茬官兵的到來,也目送著他們離開,傾聽著圍坐在樹下的交流,也見證著一次次的緊急出動。窗明幾凈的營區旁,戰士們訓練的呼號聲聲入耳,榕樹葉子沙沙作響,像在給戰士們和聲……
推薦
08-05 09:18
07-08 09:22